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全靠武则天留下的姚崇宋璟?老臣一走,他挑的李林甫安禄山就露馅了!
公元712年,李隆基刚坐上皇位那会儿,每天晚上都要在宫里来回踱步,睡不着觉。
他爹李旦留下的摊子看着还行,实际上早就被韦后和太平公主掏空了。
朝廷里一半的人是太平公主的眼线,另一半在等着看他笑话。
李隆基当时就想问一句:这皇帝当的,有啥意思?
可他不知道,他姑姑武则天,早就给他留了一份大礼。
01
公元712年,李隆基好不容易才坐上皇帝这个位置,可心里一点都不踏实。
为啥?因为这大唐的天下,根本不姓李,姓“太平”。
他那个姑姑,太平公主,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她继承了她妈武则天的权术,把整个朝廷拿捏得死死的。
当时的七个宰相,有五个是她的人,手底下的文武百官,一大半都得看她眼色办事。
李隆基这个皇帝,说白了,就是个摆设。
他想提拔个人,都得先问问太平公主的意见。这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憋屈。
更要命的是,国家没钱。
武则天晚年瞎折腾,韦后又乱搞,他爹李旦又是个“老好人”,整个大唐的家底早就被掏空了。
国库空得能跑马,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苦哈哈的。
李隆基面对这个烂摊子,是真愁啊。他想干出点事业来,可手里没人没钱,咋干?
皇帝当成“受气包”,李隆基这开局,真是地狱难度。
02
就在李隆基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给他递了份名单。
这份名单上的人,可了不得。
他们既不是太平公主的党羽,也不是李隆基自己的心腹。
他们是“上一代”的人,是武则天时期,留下来的“老干部”。
这帮人可不一般。
武则天当政那几十年,那官场斗争,真是比斗兽场还残酷。
武则天用人,那叫一个狠,只看能力,不看出身。
能在那个时代活下来,还能身居高位的,哪个不是人精里的战斗机?
能在武则天手底下混出来的,那都是“超级打工人”,业务能力一个比一个强。
这帮人里,领头的有两个,一个叫姚崇,一个叫宋璟。
03
姚崇这个人,是个“三朝元老”。
他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都当过宰相。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干”,而且是那种“救火队长”式的能干。
哪儿出了乱子,姚崇一去,立马摆平。武则天那会儿就特别器重他。
宋璟呢,更是个“铁面判官”。
武则天晚年,张易之那帮人受宠,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满朝文武没人敢吱声。
就宋璟敢站出来,当着武则天的面,要求彻查这帮人。
武则天当时非常生气,可最后还是没把他怎么样。
为啥?舍不得啊,这人太能干,也太正直了。
武则天“高压锅”里炖出来的精英,李隆基这是捡到宝了。
04
李隆基看着这份名单,心里开始盘算了。
太平公主的人不能用,自己的人又没经验,这帮武则天留下的“遗产”,好像是唯一的选择了。
公元713年,李隆基决定不忍了。
他先下手为强,发动了“先天之变”,一举把太平公主的势力给端了。
这下,他总算能喘口气,开始真正当皇帝了。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64岁的姚崇请出山,任命为宰相。
姚崇也不客气,上来就给李隆基提了“十事要说”。
这十条建议,那可是针针见血,全是冲着当时的毛病去的。
05
这“十事要说”都有啥呢?
第一,不准皇亲国戚和宦官干政。
第二,不准再额外修寺庙宫殿(省钱)。
第三,对边疆的将领要严加管束(防止他们做大)。
这十条,每一条都是在限制皇权,或者得罪权贵。
搁别的皇帝,估计早翻脸了。
可李隆基呢,他居然全盘接受了。为啥?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大唐才有救。
姚崇当宰相那三年,整个大唐的风气为之一变。
老干部就是老干部,一出手就是绝活,李隆基等于是白捡了个“金手指”。
06
姚崇之后,接力棒交到了宋璟手里。
宋璟比姚崇还狠。姚崇是“救火”,宋璟是“立规矩”。
他要求所有官员必须按规矩办事,谁敢走后门、拉关系,立马严办。
有一次,李隆基的小舅子犯了法,按规矩该打板子。
李隆基想通融一下,宋璟硬是顶着不办,非得按法律来。
最后李隆基也只能认了。
07
就在姚崇、宋璟这帮“武则天系”老干部的辅佐下,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拉开了序幕。
咱们来看看这盛世有多“盛”。
史书记载,到了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全国的人口从李隆基刚上台时的2000多万,涨到了快4000万。
翻了快一倍啊。
粮食多得吃不完,仓库里堆积如山。物价低到什么程度?一斗米才卖几文钱。
国库里的钱更是多得没地方放。用来穿铜钱的绳子都放烂了,铜钱洒了一地。
国库满了,皇帝飘了,这叫有钱就容易“上头”。
08
李隆基自己也挺得意,觉得自己真是千古一帝,比他爷爷李世民还厉害。
他开始觉得,这帮老头子是不是有点太碍事了?
姚崇天天劝他节俭,宋璟天天跟他讲规矩,这皇帝当得一点都不“爽”。
李隆基开始“飘”了,觉得没有这帮老臣,他自己也能行。
问题来了,他好像忘了,姚崇和宋璟这帮人,是在武则天那个“高压锅”里炖出来的。
他们知道怎么治理国家,也知道怎么防止皇帝犯错。他们是李隆基的“刹车片”。
09
可惜啊,人总是会老的。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病逝。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宋璟也病逝了。
“武则天系”的老干部们,基本上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隆基这辆“马车”,彻底失去了“刹车片”。
他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提拔自己“信得过”的人了。
10
他信得过谁呢?
他开始觉得,那些天天跟他讲大道理的读书人(比如宋璟),太烦人。
他需要的是那种“懂事”、“听话”,还能帮他解决“小问题”的人。
这时候,一个叫李林甫的人,进入了他的视线。
李林甫这个人,没啥大学问,但情商极高,特别会揣摩李隆基的心思。
老臣一走,李隆基的用人标准从“能不能干”,变成了“听不听话”。
11
李隆基那时候已经快50岁了,当了20多年皇帝,有点累了,不想再管那些鸡毛蒜皮的朝廷小事了。
他想找个“职业经理人”,帮他打理一切,自己好腾出手来,享受享受生活。
李林甫,就是他看中的“最佳人选”。
开元二十二年,李林甫就已经开始了他的“上位之路”。
他知道李隆基厌倦了朝政,就天天变着法儿地讨好皇帝。
别的宰相,比如张九龄,还敢跟李隆基“顶牛”,劝他这个不能做,那个要小心。
李林甫不,李隆基说啥,他都说“陛下英明”。
12
开元二十五年,宋璟走了。李隆基彻底没了“束缚”。
他觉的自己行了,不想再听人唠叨了。他要找个“省心”的。
这时候,李林甫的机会来了。
这家伙知道李隆基想要啥,他没急着上奏折,反而先去找了皇帝身边最信的宦官,高力士。
他没送礼,就对高力士说了一句话。
高力士一听,觉得这人真是“知己”啊,当晚就把话传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听完,拍板决定,就是他了!
李林甫到底说了句啥,能让李隆基这么“破防”?
13
李林甫对高力士说的啥呢?
他大概的意思是:陛下如此英明神武,哪里需要什么宰相来指手画脚?
我们做臣子的,只要把陛下想办的事,办得漂漂亮亮,不给陛下添堵,就是最大的忠心了。
这话真是说到了李隆基的心坎里。
是啊,我当皇帝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不如你们这些当臣子的?
我要的是执行力,不是天天有人在耳边唠叨“陛下你错了”。
从那天起,李林甫当上了宰相,而且一当就是19年。
李隆基以为找到了“知音”,其实是给自己请了个“掘墓人”。
14
李林甫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堵嘴”。
他搞了个“罗钳吉网”(就是罗织罪名),但凡有谁敢提不同意见,或者才能在他之上的,立马就是一顶“谋反”的帽子扣过去。
朝廷里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比如张九龄,全被他给排挤走了。
整个朝堂,变成了李林甫的一言堂。
李隆基呢,乐得清闲。反正李林甫把事情都“办妥”了,报上来的都是好消息。
李林甫这套“口蜜腹剑”玩得炉火纯青。
为了彻底杜绝有人通过正常渠道上来跟他抢位置,他给李隆基出了个“绝户计”。
15
他说,边疆的将领啊,最好别用读书人(文官)。
为啥呢?因为文官立了功,回来就能当宰相,这不就威胁到您的权力了吗?
最好用啥人呢?用那些“胡人”(少数民族将领)。
他们没啥文化,打仗勇猛,就算立了天大的功劳,也当不了宰相,只能一辈子在边疆给您卖命。
李隆基一听,觉得太有道理了!这招真是“一箭双雕”。
李隆基自以为高明,却不知道这个决定,等于亲手点燃了大唐的“炸药桶”。
于是,一大批胡人将领被提拔到了边防总司令(节度使)的位置上。
这其中,就有那个后来要了他老命的——安禄山。
16
李林甫在宰相位置上干了19年,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但他还算有点“底线”,至少知道安禄山这帮人不能放得太松。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林甫死了。
李隆基又得选接班人了。这回,他选人的标准更“离谱”了。
他选了谁?杨国忠。
杨国忠是凭啥上位的?就凭他是杨贵妃的远房堂哥。
这哥们之前就是个市井无赖,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就是不会治国。
李隆基为啥用他?因为杨国忠更“听话”,而且是“自己人”(外戚)。
杨国忠一上台,那可比李林甫还能折腾。
如果说李林甫是把大唐的根给蛀了,那杨国忠就是直接在树干上砍了一刀。
17
这时候,那个被李林甫的“绝户计”提拔上来的安禄山,已经成了大唐“军界第一人”。
李隆基有多宠他?
安禄山一个人,兼任了平卢、范阳、河东三个军区的总司令(节度使)。
这三个地方加起来,兵力占了整个大唐的将近一半。
这还不算完,李隆基还认了安禄山当“干儿子”。
安禄山长得贼胖,三百多斤,每次见李隆基,都先拜杨贵妃,再拜李隆基。
李隆基还好奇地问他为啥。
安禄山“憨厚”地回答:“我们胡人的规矩,是先有娘,后有爹。”
这话把李隆基和杨贵妃逗得哈哈大笑。
把全国一半的兵力交给一个“憨厚”的胖子,李隆基的识人水平,真是让人开眼。
18
杨国忠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跟安禄山“死磕”。
俩人都想当“老大”,天天在李隆基面前互相告状。
杨国忠说安禄山要造反。安禄山说杨国忠要害他。
李隆基呢?他觉得这是“权力平衡”。他以为自己还在掌控一切。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了。
他打的旗号是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
李隆基自己提拔的两个“亲信”,终于撕破脸了。
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几个月就打到了潼关。
李隆基慌了。他这才发现,他手里那些“听话”的将领,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19
他想起了那个被他贬到边疆的老将——哥舒翰。
哥舒翰临危受命,守住了潼关。
可杨国忠不放心啊,他怕哥舒翰反过来搞他,就天天逼着李隆基,让哥舒翰赶紧出关决战。
李隆基居然又听了。
结果,哥舒翰大败,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
李隆基傻眼了。
他赶紧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仓皇逃出长安,准备跑到四川去。
跑到马嵬坡的时候,士兵们不干了。
他们把杨国忠围住,乱刀砍死。然后又逼着李隆基,赐死了杨贵妃。
20
这李隆基啊,自以为聪明,嫌姚崇、宋璟这帮老臣“碍事”。
他觉的自己挑的人才“听话”,李林甫“懂事”,安禄山“忠心”。
结果呢?他亲手挑的这帮人,一个比一个能“作”。
李林甫把朝廷的根给蛀了,杨国忠把钱贪光了,安禄山干脆连锅都给端了。
天有不测风云啊。
他那个“好大儿”安禄山,一把“豪赌”,把他整个“开元盛世”的“家产”全输光了。
李隆基跑到马嵬坡,想求士兵们放过杨贵妃,谁都不理他。
那些被李林甫和杨国忠“坑过”的将士,就站旁边冷冷地看热闹,心里别提多痛快了。
创作声明:本故事来源:【《旧唐书·玄宗本纪》、《旧唐书·姚崇列传》、《旧唐书·宋璟列传》、《旧唐书·李林甫列传》、《旧唐书·杨国忠列传》、《旧唐书·安禄山列传》、《资治通鉴·唐纪》】,本文依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历史故事,有些部分可能会在历史细节进行了合理推演。凡涉及推测性内容,均基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和相关史料进行合理构建,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性渲染和合理推演,有部分为艺术加工,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或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热点资讯
- 2025-07-05伊能静秦昊巴黎甜蜜同游, 身材变化引网友热议
- 2025-07-26《英雄联盟》冠军选手:大乱斗比单排更有训练价值
- 2025-07-31潘江担任山西男篮主教练 曾执教青年队多年
- 2025-09-18击败葛优、刘烨、易烊千玺,27岁河南籍演员获金鹿奖影帝!
- 2025-07-18隐士林逋写下绝美情歌,生活简朴却情感丰富,让人唏嘘不已
- 2025-07-02这还一个都没有呢!文胖:湖人在本周结束前甚至可能签下两名中锋
推荐资讯
- 迷你世界火箭筒修复技巧大公开
- 福建舰快速奔向服役,宣告中国全面领先,让美国心服口服
- 3个策略破解中小银行基金代销费率战,财富管理转型路在何方?
- Fastadmin剪辑系统大揭秘!这几款让你轻松上手!
- 安全阀校验,第三方检测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