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急乱投医,印度买法俄远程导弹,誓要击败中国与巴铁霹雳15
病急乱投医,印度买法俄远程导弹,誓要击败中国与巴铁霹雳15
印度空军那点倔强劲儿还在死撑着,嘴上不认输,其实已经开始各种折腾。印巴空战之后,这边动作一个接一个,看得出来心里是真的慌了。
为了扭转局势,现在什么招都用上了:一边琢磨自家的“阿斯特拉”远程导弹,一边又瞄准法国和俄罗斯的先进货。欧亚时报在2025年11月1日爆出消息,说是采购名单基本定下来,包括法国的“流星”、俄罗斯的R-37M,还有本土研发的“阿斯特拉”。这三款就是未来对付中国和巴基斯坦手里的霹雳-15主力武器,目的很直接——压住中巴。
看起来像是下决心了,但实际呢,自研能力摆在那里,“阿斯特拉”搞了这么多年,还停留在试射阶段。只完成过Mk-1测试,新版Mk-2说要把射程从160公里提到200公里以上,还计划买个700枚装备国产"光辉"和苏-30MK系列机型,可量产遥遥无期。这种画饼谁没见过?升级型号Mk-3更夸张,说最大能飙到340公里,那就只能看看宣传片解渴吧。
现实一点还是靠外购靠谱些,所以才会有总价高达1.8亿美元的大单摆在那里。这钱砸出去,大头全给欧洲MBDA公司造的“流星”超视距导弹。“阵风”战斗机列装后,不订购一堆“流星”,根本玩不转。“流星”的亮点是射程能跑到200公里,用冲压发动机加数据链+主动雷达制导,在纸面参数上确实够狠。但真到了实战环节,有没有挂载、有没有发射,全网都找不到画面或者证据。
印军自己也清楚,“阵风”和这些进口货没少参与印巴交火,却被打掉几架,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更别提靠“流星”翻盘。目前来看,只能说选择有限,被动采购罢了,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有时候感觉他们更多是在凑热闹,而不是真的解决问题。
至于俄制部分,本来老旧R-77用着就挺憋屈,80到100公里顶天,于是眼睛盯紧了R-37M这种超远程货色。这个型号厉害是真厉害——传闻俄乌战争时曾经217公里外击落目标,让不少圈内人直呼神奇。在今年印度航展现场,俄罗斯干脆推销起出口型R-37M,并表示可以支持当地生产,不过出口版本缩水明显,仅剩200公里左右,比不上俄军自家用料。现在两国已经坐下来聊合作细节,说不定交易很快敲定。
不过大家都知道,这类大块头导弹其实毛病不少,比如重量太大限制使用场景,多数普通战斗机根本带不了;再比如末端只有5G过载,对比一般飞机9G极限来说,被规避掉并非难事。所以即便参数漂亮,到底效果如何还得打个问号。不少网友调侃这是典型“一拍脑门想办法”,但也没人指望会彻底改变现状。
除了法、俄之外,以色列也插了一脚,两方正在联合开发代号叫做“天空之刺”的新式空空导弹,据说理论射程250公里,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就连进采购名单都有点悬念存在。一切都是先吹口哨,再慢慢等结果,总觉得离真正服役还有段距离,这套路似乎挺符合印度办事习惯,经常性拖延、反复修改方案,好项目变成烂尾工程也是常态之一。
而放眼整个南亚地区,谁最让印度焦虑?肯定还是对面的歼系战机和霹雳系列长距离武器。例如最近一次交锋中,对方歼10CE配备霹雳15E,把真实作战距离提升到了200公里,就是这一优势让整个印度空军压力山大。如果真能搞来R-37M这样的超远距选项,也许短板能够补齐一些,但这只是表面文章罢了,该有的问题依然层层叠加,无论怎么换装备,都不像体系化建设那样有效率、高质量地改命运。
至今为止,“阵风”的损失官方仍咬死不承认。不过明眼人都清楚,如果仅靠拼设备、不管协同系统,每次遇到体系支援好的对手,不管你飞的是哪款进口飞机、挂多少昂贵炸药包,下场照样吃瘪。而且现在看下来,他们不断通过增加进口订单来刷存在感,很像治标不治本,“哪里疼补哪里”,缺乏整体思路,看球迷们讨论的时候经常有人吐槽:“花钱买安慰”。
相比之下,中国走的是另一条路,坚持自主创新,从技术储备到底层研发一直不停步,例如霹雳15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实现出口版200公里、自用版可能300甚至更高。据坊间透露,如今国内早已迭代出了性能更强悍的新型号,包括霹雳17以及21,全套装备背后的理念完全不同,与国外零碎引进形成鲜明反差。在这方面,中印之间差距相当明显,一个专注内部消化吸收,一个永远追着别人屁股跑,两者时间效率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上的较量,每每看到媒体报道项目延期时,总忍不住替那些科研人员捏把汗,他们辛苦归辛苦,可惜体制拖后腿太严重,很容易出现“三年赶不上别人一年”的尴尬情况,小毛病积攒多了终究影响整体竞争力,这一点业内人士私下交流时普遍认可,无需赘述啥大道理,就是事实摆在那儿,非常扎眼而已。
回头看看以往历次行动,不论怎么调整策略,自主研发始终卡壳,各种外购计划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从去年开始陆续听说增购欧式、美式或俄式产品,大批资金投入最终未必取得预期成果。这种状态持续多久无人知晓,有读者留言戏称:“等下一轮航展又该宣布新的‘战略合作’。”言语里透出的无奈倒是不假,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事情推进速度令人抓狂,从粉丝角度讲只希望不要再陷入重复循环,否则以后新闻稿都会变成流水账记录抢新货过程,再精彩的数据也是白搭,没有体系保障所有努力最后只能原地踏步,一句话总结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惜粮草总是不够齐整啊!
热点资讯
- 2025-07-23知名港星认爱后和女友首次同台! 自曝双方已见家长, 网民在线催婚
- 2025-07-21这场“电子人”朝圣级展会,2026年慕尼黑等你来!Electronica
- 2025-08-18中国船穿红海稳稳的,美方试探口风,胡塞为何避开中方?
- 2025-08-24中国歼-35和歼-15T舰载机,推动中国海军实现跨越式进化!
- 2025-10-06马雷斯卡: 红牌彻底改变了比赛, 10打10有机会扳平
- 2025-10-09双线宿命抉择!《亚克传承:精灵之黄昏》揭 PS2 时代最痛血缘真相
推荐资讯
- 吴京的人设为何突然失灵?观众不买账背后藏着什么转折
- 从4中0到5记三分!胡明轩一夜洗刷耻辱,男篮三核41分轻取印度
- 传奇世界: 战士: 我烈火无敌! 道士: 抱歉, 我躲得过
- 李佳琦卖两年前生产的电动牙刷,无下线内卷是如何伤害所有人的?
- 欧米茄手表哪个系列好性价比高!口碑好的5款手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