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回顾:历史转折中的华国锋

回顾:历史转折中的华国锋

发布日期:2025-09-17 22:52    点击次数:157

1976年1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不幸逝世,随后在毛泽东主席的提议下,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接任国务院代总理一职,全面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4月7日,毛泽东主席提议并正式批准,华国锋同志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以及国务院总理。同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也与世长辞。仅仅一个月后,即10月7日,华国锋同志肩负重任,荣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以及中央军委主席,成为国家公认的“英明领袖”。1980年9月,华国锋同志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同年11月,又辞去了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在我国历史的关键时期,中国成功实现了从毛泽东时代到后毛泽东时代的平稳过渡,完成了第一代领导核心向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和平交接。在非常时期,总会涌现非常之人,华国锋同志正是这样一位在非常之时完成非常之事的非凡人物,他的卓越贡献被誉为“非常之功”。

一、毛泽东青睐华国锋

1921年,华国锋在山西交城县的农村降生,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同年。当时,28岁的毛泽东作为十三位代表之一,参与了中共一大的召开。到了1949年8月,华国锋以28岁的年龄南迁至湖南,担任中共湘阴县委书记。自此,他的政治生涯与湖南紧密相连,政治命运也逐渐与毛泽东紧密相系。1951年,华国锋被任命为湘潭县委书记,他的忠厚与稳重成为了在基层取得非凡成就的基石。而毛泽东则是将华国锋从地方“提拔”至中央的关键人物,最终将其确定为接班人。

华国锋在历史转折时期。

华国锋对毛泽东的崇敬与忠诚,是他深受毛泽东青睐的关键所在。1951年7月,华国锋被任命为湘潭县委书记。次年春,他携几位干部步行数十里,来到毛泽东的故居,对其深怀敬意。他对毛泽东的崇拜和尊敬,不仅体现在对故居的精心修缮和保护上,更在随后担任地级、省级乃至中央职务期间,多次领导扩建韶山毛泽东陈列馆,并在此举办学习班、召开会议中得到充分展现。“湘潭的每一草每一木,都是革命的历史见证,它们见证了毛主席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历程。”受毛泽东青睐的,远不止华国锋一人,尽管他的资历相较于他人并不突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更加欣赏的是华国锋在基层所展现的扎实实干精神。

就任湘潭县委书记后,华国锋经常去农村蹲点,把湘潭地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1955年6月19日,已是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第一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对这位“家乡的父母官”印象良好:“你这个年轻人还是沉了下去的。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10月上旬,中共中央召开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农业合作化问题和召开党的八大问题。一则湘潭地区合作化成绩斐然,二则毛泽东的关心,华国锋被安排在大会上发言介绍湘潭地区的情况。会间,毛泽东特地向中央其他领导人介绍华国锋:“这个年轻人是我的父母官,一个老实人。”会后不久,华国锋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11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

1951年7月,华国锋肩负重任,被任命为湘潭县委书记。

1958年7月华国锋升任湖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兼任湘潭地委书记。湖南省在全国大跃进的浪潮中显得格外不协调——没有高产卫星,没有亩产万斤,居于全国粮食增长率的倒数。进入1959年,全国热潮冷却,各地粮食告急。湖南省紧急调出17亿斤粮食支援外省,毛泽东十分欣慰:“湖南的名誉还好啊!”在庐山会议后,湖南省委大改组,毛泽东提名华国锋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1963年1月16日,毛泽东在长沙与华国锋等人谈话。华国锋坦诚地说:“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产量不可能那么高了。”毛泽东听后直言:“你讲的是老实话,你是个老实人。”并对在场的人说:我们党内有两种人,一种讲真话,一种讲假话。对讲假话的人要针锋相对,不能让其占便宜;对讲真话的人,要给予照顾和支持。

华国锋在“文革”开始后受到冲击,毛泽东对其力保。1967年6月,毛泽东对湖南军区负责人说:“湖南有的人就不能打倒,比如华国锋,他就是一个老实人,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同志。”周恩来向湖南打电话要华国锋进京,因此本已被关押起来的华国锋被毛泽东和周恩来“捞”到中央。1970年12月,毛泽东与美国友人斯诺谈话,特地提到华国锋:“湖南省的人物也出几个了,第一个是湖南省委现在的第一书记华国锋,是老人……”未满50岁的华国锋被毛泽东看作是“老人”,足见毛泽东对华的认可与信赖。1971年2月,经毛泽东提议,周恩来把华国锋调到中央工作,同时仍兼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

毛泽东对华国锋信任与期望深远。

1971年8月25日,毛泽东在武昌召集汪东兴,命其传唤华国锋前来会面,并随后与华国锋及汪东兴等人进行了多次关键性的交谈。次日,毛泽东抵达长沙,又继续进行了数轮谈话。这些谈话均由华国锋和汪东兴负责记录。8月31日,毛泽东在离开长沙之际,指示华国锋返回北京向周恩来汇报谈话的详细情况,并特别叮嘱他,返回北京后仅向总理一人透露。9月6日,华国锋返回北京,将谈话记录呈交周恩来。熟悉华国锋的李先念、纪登奎等同事询问毛泽东主席近况,华国锋恪守毛泽东的指示,仅简略回应,未透露具体内容。9月11日凌晨,周恩来约见华国锋,华国锋便详细汇报了毛泽东谈话的经过。大约40个小时后,林彪等人遭遇空难,命丧黄泉。

华国锋为毛助。

此例彰显了毛泽东识人用人的独到眼光:他选定了华国锋作为与周恩来总理沟通的桥梁,以此维护毛周二人多年默契的交流。尽管毛泽东与周恩来共事数十年,心灵相通,但在这一关键时刻,二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华国锋这位忠诚之士不张扬地完成的,这一策略使得林彪叛逃得以失败,飞机坠毁,人亦丧命。华国锋在湖南的任职经历及与毛泽东的数度会面,给毛泽东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华国锋对毛泽东的忠贞与敬仰,也赢得了毛泽东的青睐。更为关键的是,华国锋作为来自地方的年轻干部,既无权势后台,也无党派背景,其为人忠诚厚道,态度谦逊。晋升中央后,他与毛泽东的接触更为频繁,其忠厚可靠的性格赢得了毛泽东的信任和安心。

“九一三事件”标志着华国锋步入领导岗位的关键时刻。在9月底,周恩来提议,并得到毛泽东的赞同,华国锋被增补为国务院业务组的副组长。次年2月,华国锋又兼任了公安部部长之职。自此,华国锋成为了毛泽东与周恩来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大盈若虚。

二、隐忍之人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中国政治走向到了重要关头。在“文革”中以造反起家的“新贵”与务实派成为泾渭分明的两种力量。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文革“新贵”一茬接着一茬轮番上场,而务实派则起起落落。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否定“文化大革命”,不能容忍翻案,然而“四人帮”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况且也不能成器。华国锋在中央没有复杂的关系,而且有切实的工作经验,这比起靠造反起家的“四人帮”更让毛泽东看中,为人老实厚道,与两派都能保持团结。更重要的是,华国锋能够坚定地遵守毛泽东的指示和路线方针,毛泽东决定让华国锋代理总理职务。“邓小平要让一让,王洪文、张春桥也要让一让,让华国锋来主持”。华国锋在动乱的政局中一步步走向中国政治的核心。

1月21日,毛远新奉毛泽东之命与华国锋谈话,传达重要指示:让华国锋做代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华国锋对此毫无准备。诚实厚道是华国锋的政治品格,他要毛远新向主席转达:“请告诉主席,我从基层上来,到中央工作时间也不长,政治水平低,实难担负此重任,请主席另择人选。”华国锋很清楚的是,自己资历浅,在中央工作时间短,论能力论手腕都难以担当如此重任。况且,谁在台上都会遭到“四人帮”的反对和攻击,仅凭自身力量实在难以担当。华国锋此举更得毛泽东欢心,他最讨厌“自己想当皇帝”的人,而华“没有私心”。

1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远新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我对国锋同志甚为了解,他为人厚道、诚实,深得民心,善于深入调查研究,并能团结同志。他历任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拥有丰富的中央工作经验,完全能够胜任总理一职。我建议任命华国锋同志为代理总理,请政治局予以审议通过,并以中央名义发布通知。其他副总理暂不做调整,希望大家能够放宽视野,给予国锋同志必要的支持,主动协助他抓好工作。”不事张扬的华国锋,在毛泽东的坚定支持下,被选为关键助手。2月2日,中共中央关于华国锋担任代理总理的通知,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县、团级单位。

事实上,不仅“四人帮”不把华国锋作为竞争对手,甚至务实派的叶剑英等起初也没有注意这个少言寡语的副总理。叶剑英和邓小平等老同志私下庆幸,毛主席没有选定王洪文或张春桥接任总理职务,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四人帮”看来,邓小平没有接任,就不算是他们的失败,只要把邓小平打倒,接掌大权自可“水到渠成”。江青甚至当面指责华国锋:“以后见外宾,你不能和洪文、春桥一起见外宾。否则,见报时谁摆在前面?”“四人帮”自信在不久后取得党的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权位。华国锋代理总理职务后,“四人帮”夺权的举动更加嚣张。

华国锋此时的处境真是“可怜得很”。唯有“忍”字当头。

4月7日,在听取“四人帮”和毛远新加工过的汇报情况后,毛泽东决定免除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仅保留党籍,以观后效。同时,正式提议华国锋担任总理和中央第一副主席,从这时起,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只让华国锋一人陪同。此即意味着华国锋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考虑到华国锋资历尚浅,毛泽东要求公开通告华国锋任总理和第一副主席,并要各地表态支持:“要造这个舆论,宣传华国锋同志,要使全国人民逐步认识华国锋同志。”足见毛泽东对华国锋的高度认可,以及为华国锋接班所下的决心。

华国锋成为毛泽东选定的接班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首先,华国锋忠厚诚实,有着强烈的平民情结,又是从基层一步步做起,务实肯干,深得毛泽东的信任,他对毛泽东的忠诚和服从足以让毛泽东放心。如果仅是说毛泽东看中华国锋的忠厚就把他定为接班人,未免就难以领悟毛泽东的伟大和华国锋的英明了。叶剑英对毛泽东选定华国锋有过如是评价:“毛主席巨眼识英雄。他没有挑别人啊,就挑了他(华)嘛!毛主席说他有工作经验,忠厚,不蠢。‘不蠢’这两个字很妙啊!大智若愚啊!稳重。”而且,叶剑英还说过:“英明领袖华主席是我提的,他当之无愧。”

此乃大智若愚。

三、非常之事:一个有智有勇的人

华国锋曾言:“1976年,对于我们党和国家而言,无疑是遭遇极大挑战的一年。”在毛泽东主席离世之后,我国面临着生死攸关的严峻时刻。同年9月9日凌晨,毛泽东主席不幸逝世,举国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然而,毛泽东主席的离世,不仅为“四人帮”的篡权夺位提供了可乘之机,也成为了老一辈务实派同志们削弱“四人帮”势力的绝佳时机。双方均在暗中紧锣密鼓地筹备,一方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内里空虚;另一方则静若处子,暗中布局。

9月9日当天,中央政治局在毛泽东住所召开紧急会议,作为毛泽东夫人的江青在会上哭闹,要求立即开除邓小平党籍,大多数政治局委员认为治丧问题是当务之急,最要紧的是加强团结,江青方才作罢。9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江青直接批评华国锋工作能力差,“优柔寡断”。江青对党主席的位置早有所图,毛泽东生前即对此严厉批评。11日起,王洪文指示秘书米士奇,以中办的名义打电话给各省市区党委,指示如有需要报告和请示,直接找米士奇。王洪文要求各省向其汇报,俨然是以中央名义自居了。华国锋紧急采取措施制止。

在“四人帮”被彻底粉碎之际,华国锋(居中)、叶剑英(位于右侧)以及李先念一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险峰之上,风光无限。”自毛泽东主席离世以来,党内对于“四人帮”的处置,时机已趋成熟。11日当天,华国锋急速赶至李先念宅邸,于短短数分钟内,便将针对“四人帮”的处置计划悉数告知,并恳请李先念与叶剑英商讨此事。同日,华国锋亦与汪东兴就解决“四人帮”问题交换了意见。在李先念向叶剑英透露底细之后,华国锋与叶剑英先后进行了三次秘密会谈,最终决定对“四人帮”实施强制措施。10月6日之夜,华国锋和叶剑英亲自坐镇指挥,汪东兴亲自操盘,将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江青以及毛远新一一实施强制隔离。

毛泽东“巨眼”选定华国锋为接班人,他曾对华说过“你办事,我放心”,认为华既可在“四人帮”和老干部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又能坚定地按照他“过去的方针办”。但应该说,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华国锋的能力。毛泽东逝世不满一个月,华国锋即与叶剑英、汪东兴联手将 “四人帮”强制隔离。华国锋对毛泽东的忠诚和崇敬伴随其大半生,在处理江青问题上,他曾说道:“他(毛)想到江青会闹事,以后会有人除掉江青的。但是他自己没有做这件事。如果他像铁托一样生前处理好夫人的问题,他的威望就更高了。”华国锋在处理“四人帮”问题上的“英明”堪比毛泽东的“伟大”。

“沧海横流,淘沙见金!”叶剑英元帅,这位粉碎“四人帮”的决策者,对他同样肩负重任的同志华国锋给予了高度评价:“华主席谦逊稳重,诚恳待人,秉持民主精神,具备领袖风范。毛主席独具慧眼,识得真英雄。华国锋在危难之际、特殊时刻,面对特殊任务和特殊人物,创造了非凡的功绩,挽救了革命,拯救了党。”

正所谓大成若缺也!

四、非凡成就:华国锋的历史角色与地位

1976至1980年,是我国拨乱反正、力挽狂澜的关键时期,华国锋在这一历史性转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主导性的角色。“英明领袖”与“两个凡是”成为他那个特殊时期的政治符号,而“忠厚”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华国锋因其“忠厚”的品质得到毛泽东的赏识,因领导粉碎“四人帮”而被誉为“英明领袖”,却也因“两个凡是”的政策而受到那个拨乱反正、力挽狂澜时代的广泛质疑。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转折中,身为党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注定要扮演一个关键的过渡角色。

在中国刚刚从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时,人们很难一下子改变数十年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心理,在“谁反对毛主席,全党共诛之”的思想信条和政治信条下,“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始终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两个凡是”是对毛泽东遗产的继承和延续。

华国锋与邓小平

华国锋是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他也只有遵循毛泽东的“过去方针”,扛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才能稳定局势。而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中国进入后毛泽东时代,一生命运与毛泽东紧密相连的华国锋完成了中国历史的过渡。在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华国锋就“两个凡是”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中共中央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时代的更迭孕育了特定的过渡人物,这些角色虽有其时限性,却无损于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华国锋身处拨乱反正、扭转乾坤的历史时刻,自然而然地承担起这一重任。他并非强势的政治领袖,然而,正是华国锋那忠厚、宽容、民主的政治风范,促成了中国社会深刻的变化与转型。

大象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