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稀土争夺,带来意外惊喜:台军花两千亿采购的F16,恐成坏账
台湾原本打算花掉超过两千四百亿新台币,从美国买来66架F-16V战斗机,提升空中防御力量,这笔军购之前被看做是个大事,不论蓝绿阵营都挺 Supporting,还被觉得能够缓解外界的压力。
令人没想到的是,原本的采购计划发生了严重拖延,飞机交货一直未果,花费也在不断上涨。这场原本雄心满满的国防提升工程,渐渐走向了亏空不堪的陷阱。
扛不住这个项目的原因,并不在台湾,而是在中美之间激烈的稀土资源争夺战,搞得关键零件受阻,这场军购变成了意料之外的难题。而台湾,也只能不幸成为那个“炮灰”。
从定心丸到烫手山芋
回到2019年那会儿,台湾批准了“凤扬专案”,准备花费超过两千四百亿新台币,从美国买66架F-16V战斗机。
这次的军购本来没人反对,无论是蓝营还是绿营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不仅是为了替换掉老旧的空军机队,也是台湾向美国示好的一个重要表现,关系稳固的关键举措。
预算很快就批准了,军方和民众都盼着新战机能早点投入使用,好让台湾的防空战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不过,理想和实际之间的差距很快就浮出了水面。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搞得全球物流都卡住了,原本得经过长时间生产的那些精密零件,开始出现缺货情况。那时台湾方面还觉得,这只是短暂的影响,很快就会好转,谁知道这一等,就迎来更糟的消息。
到了2023年,美国把“软件整合难度大”作为理由,宣布推迟交付时间,调整之后的计划显示第一批飞机要到2024年中才能交付。这个消息让台湾方面挺不爽的,但也只能忍着接受。
到了2024年4月,美国南卡州工厂终于迎来了两架原型机的下线,台湾那会儿还以为局势开始好转了,可没想到,美国又说“疫情引发供应链断裂”,交付时间再次被推后。
到目前为止,估计今年底台湾最多也就能拿到6架飞机了,整个项目严重拖延,搞得台军在立法院里也难再抬得起头来了。
空军参谋长当初还保证“2026年全部交机”,但现在却说“风险很大”了,连安全会秘书长顾立雄都坦承,要在预算到期之前把所有飞机交付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啦。
遇到这种情况,台湾只得改变付费的节奏,从2024年开始放慢拨款速度,尽量避免出现亏损。这一调整让超过400亿新台币的预算无法动用,只能静静躺在账上。
要真只是亏点钱还算没啥,大事是,现实中的防务压力可不会等着,空军那些旧得不行的战机,不光是性能辣眼,维护费用也是节节攀升,平均每年涨个20%左右,这些飞机还一直在飞,可修起来的钱却越来越高。
原本应该像“及时雨”一样的军购,反倒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财政黑洞,搞得防务规划更加一塌糂。有些人甚至建议修改法规,延长预算时间,但这样一来,不就是公开承认这个项目不行了吗?
一条被掏空的生产线
不少人或许觉得,是因为中国大陆的稀土限制,才导致F-16V的生产线暂停,但其实这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早在那之前,美国的军工体系结构性问题已经埋下了伏笔。
其实,新冠疫情不过是揭示了一个问题而已,在那段时间里,全球的运输几乎停顿,洛克希德·马丁的生产线也立刻受到了冲击。
F-16V的生产靠的是全球各地的分包合作,一环出问题就可能搞得整个项目都受影响。这种方式在和平时期看似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但要是在政治局势紧张或者供应链不稳定的时候,就变成了致命的弱点了。
洛克希德·马丁一直以来都靠外包零件来维持运作,为了省钱,很多部件都交给全球各地的厂家来生产,比如航电系统、雷达部件、液压设备等等,这些都零散分布在不同国家。
疫情一过,运输变得慢腾腾,零件供货也不够用,人工费用还涨了不少,导致整个紧密的供应链都出了点状况,F-16V的项目就成了受影响的其中一个,但也不是唯一的啦。
美国对台军事销售总金额超过220亿美元,里面有19个项目都推迟了,比如鱼叉导弹、防空系统啥的关键装备,有的武器甚至得等到2027年之后才会交货。
这些麻烦儿可不是某个厂商搞砸了,而是整个军工体系效率掉了个跟头。美国军方虽然自诩科技厉害,但生产环节可是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一旦冲突或者断链,立马就露出漏洞,没有啥应急措施。
其实,这个教训早就提醒过咱们了。早在2022年,F-35战机因为一个磁铁零部件是从中国进口的,不得不暂停生产好几周。
这事儿早就透露出点门道啊,美国一直想摆脱中国供货的依赖,可现实就是这么扎心,像稀土、精密磁性材料还有高纯度合金这些关键材料,咱们美国内部的生产能力根本跟不上需求。
这些潜在的薄弱环节一直没受到重视,毕竟以前国际形势稳定,美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现在,全球竞争愈演愈烈,政局也变得不稳,美国也不再能确保自己的供应链不会受外界的影响。
F-16V的延误不仅仅是管理上的失误,也反映出美国军工的供应体系已经跟不上当下的局势。台湾的军购,正好成了这个根本性漏洞最直观的例证,如今,轮到台湾为这个系统性的问题买单了。
稀土一出,谁与争锋
等到中国正式宣布稀土出口管制,问题就彻底爆发了。中国限制的主要是像釤、钆这些中重稀土,它们可是制造高性能磁铁、雷达零件和航空发动机的最关键材料。
所有跟军事有关的用途都得经过严格审查,而美国军工产业在稀土的进口上,75%的货源都来自中国,几乎没有别的渠道可替代。
一架F-35战机得用到四百多公斤稀土,一艘驱逐舰则需要超过两吨。这个稀土可不是普通的金属,它可是让装备正常运转的关键材料,没有它们,生产根本沒法持续下去。
中国的措施一出,让美国的军工企业直遭阻碍,洛克希德·马丁不得不放慢了生产速度。零件短缺导致交货时间再次拉长,F-16V项目的延误也迅速超过了300天。
美国打算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地方找替代供应源,不过短时间内还难以满足产量和纯度的双重要求。稀土限制变成了整个产业链中的关键因素,影响相当大。
中国没有直接对美国军火企业实施制裁,只是通过改变出口审查的方式,实际上冲击了它们军工产业的核心部分。这场稀土之战的重点,当然不是为了那66架台湾的战机,而是针对整个美国的防务体系。
由于夹在中美竞争的交错线上,台湾的军购难免受到一些影响。民进党当局想靠采购武器来增强防卫信心,但实际上,只要供应链出问题,钱都无法买到货,情况就变得挺尴尬的。
F-16V计划的拖延,让台湾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不敢直接反映不满美国,另一方面又难以向国内交代清楚。外界对这些花大钱争取来的东西开始产生怀疑,觉得可能不过是一堆空话。
总的说来,稀土出口限制已变成中国对抗美国科技和军工压力的一个利器,打中了美国的软肋,把“产业脱钩”的口号搞得挺尴尬。
台湾在这场较量里意外成了牺牲品,原本代表信任和合作的军购,现在反倒成了供应链失衡的受害例证。
美国没办法把装备卖出去,台湾又得不到货,两边都在这场稀土博弈中划不来,结果就是,台湾空军的现代化进度不得不停滞,整个防务体系也被迫重新安排,变成了真正的“冤大头”。
结语
热点资讯
- 2025-10-07全场仅2分,赛后被宫鲁鸣直接批评,网友:她到底凭什么首发?
- 2025-10-06救命! 原来我的命运是一套“天干地支”排列组合?
- 2025-07-30泽连斯基一反常态释放信号,莫斯科马上回应,俄乌终于想到一块了
- 2025-09-1863岁张凯丽发声悼于朦胧,众星做法大不同,引发网友深思
- 2025-07-11C罗竟是真预言家?2大理论被热议:曼联鱼缸理论+沙特联赛世界
- 2025-07-25海报·世界预防溺水日|安全一夏 谨防溺水
推荐资讯
- 偶遇洪欣母女出行, 同框似姐妹, 11岁张晞彤身高优越, 模样像爸爸
- 乌克兰总统站C位?大合照背后暗藏权力版图玄机
-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正在见证一场静默的劳动力革命
- 王奕然长白山偶遇前女友,剧情反转让人震惊,娱乐圈真是戏多精彩
- 金灿荣:中国社会中存在一种令人担忧的风险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