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印尼购入歼-10后,战机达7国9种创亚洲最高纪录!

印尼购入歼-10后,战机达7国9种创亚洲最高纪录!

发布日期:2025-10-26 23:59    点击次数:96

2025年初,巴基斯坦空军用歼-10CE在实战中击落印度“阵风”战机,消息传开,全球防务圈震动。不到一年,印尼宣布采购42架歼-10CE,预算高达90亿美元——中国战机首次登陆东南亚,订单却创下出口史最高纪录。更令人咋舌的是,这已是印尼空军装备的第七国第九种战机。一支空军,为何要塞进如此复杂的“万国造”拼图?答案不在单一交易,而在战略算计。

印尼的选择,表面是买飞机,实则是买体系、避风险、争自主。它没有放弃KF-21、不撤回“阵风”订单,反而引入歼-10,正是其“多源互补”战略的精准落子。这种看似混乱的装备路线,恰恰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求生存、求战力的现实主义生存术。

过去十年,印尼对韩国KF-21项目投入了政治承诺与部分资金,曾幻想借此实现技术转移与本地生产。但现实残酷:承诺13亿美元,仅支付约3亿,技术参与流于形式,核心系统受制于美制发动机与航电。到2025年,项目已名存实亡。印尼清醒过来——指望通过合作获得第五代战机能力,无异于画饼充饥。与其被捆绑在一个受制于人的项目上,不如转向成熟、可交付、能打仗的现实选择。

歼-10CE的吸引力,不在价格,而在体系。它不是孤机,而是整套“作战生态”的入口。ZDK-03预警机提供远程“眼睛”,Link-17数据链实现“脑联网”,PL-15E导弹射程超200公里,配合KG600电子战吊舱,形成“看得远、联得快、打得准、防得住”的闭环。更关键的是,这套体系可与红旗-9BE防空系统协同,构建空地一体的防御网络。对印尼而言,这是一套“交钥匙”的空中战力解决方案,而非一堆需要自建生态的“半成品”。

反观法国“阵风”,虽性能先进,但交付拖延、维护依赖欧洲供应链,单机飞行成本是歼-10的数倍。在热带海岛环境下,后勤压力更是雪上加霜。印尼的选择,是用歼-10填补战力空白,用“阵风”维持高端威慑,用KAAN和KF-21保留技术合作窗口——多源采购,实为对冲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也不把命运交给一个国家。

这背后,是印尼在美、俄、法、中之间日益成熟的战略平衡术。它采购F-15EX意向未撤,苏-30仍在服役,如今再添歼-10,不是倒向东方,而是拒绝依附。通过引入中国体系,它获得了与西方谈判的筹码,也掌握了自主建设防空网络的能力。军事现代化,不再只是买武器,更是买自主权。

小国无力主导技术标准,但可以主导采购逻辑。印尼的“拼图战略”揭示了一个现实:在多极世界中,真正的安全不来自站队,而来自选择权。当体系成为武器,平衡就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