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印度外交官质问特朗普:若真支持乌克兰,何不直接对俄开战

印度外交官质问特朗普:若真支持乌克兰,何不直接对俄开战

发布日期:2025-08-12 16:57    点击次数:127

这篇文章的内容都是根据可靠的资料结合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最后也注明了一下参考的资料来源,请大家放心。

这日子,真的是不一样了。

8月6号,特朗普这回在新德里下了个大招,直接发命令,要向印度进口的美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动作,挺明显地在挑印度买俄罗斯油的事儿。

这项决定将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正式实施。挺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做法就不一样了,推迟了双方互加关税的时间长达90天。

这种明显的双标行为,一下子就让印度气得不行。

就在印度外交部猛烈批评美国的决定,指责其“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那天,印度资深外交官坎瓦尔·西巴尔突然发出震惊全球的疑问:“要是美国真关心乌克兰的未来,为什么不敢直接跟俄罗斯对抗呢?”

西巴尔可绝不是什么普通的外交官,他曾经担任过印度外交秘书,还坐镇俄罗斯和法国的大使,早就熟悉那些大国之间那盘盘复杂的博弈游戏。

他的质问直戳美国战略的要害,一方面嘴上高唱支持乌克兰,另一方面又拼命避免与俄罗斯正面交手,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那叫一个明显。

这矛盾促使美国巧妙推出“代理人战争”方案,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情报还有资金,把乌克兰变成消耗俄罗斯实力的“绞肉机”,自己却躲在战火之外,若干心不烦。

西巴尔毫不留情地调侃说,美国这是在“用懦弱的姿态借助印度的力量向俄罗斯开枪”。

美国所谓的“援助”表面上看似支持,其实暗藏玄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无奈提到,数百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大部分实际上又回到了美国本土——包括弹药生产和相关税收都是在美国自己搞定。

这套左手倒右手的套路,表面看是帮忙,实际上却给美国的军工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美国一方面逼印度断绝俄能源贸易,另一边自己也不停地从俄罗斯进口六氟化铀(核工业用)和钯(电动汽车用)这些重要的战略物资。

当美国官员用道德楷模的姿态去批评印度时,这种玩“两面派”的事儿,难免让人觉得不舒服,也引起了不少反对声浪。

印度每天大概用掉500万桶石油,这当中超过85%的油都得靠进口来满足。

俄罗斯的石油以价格实惠、供应稳定,占据了印度原油进口的35%到39%,成为第一大来源。要是断了俄油,基本上就等于动摇了印度的经济基础。

特朗普那关税大棒一挥,狠狠地让印度感受到大国角力的残酷:能源安全,才是国家存续的根本底线。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斩钉截铁地表示:“进口俄罗斯石油,主要是为了保障14亿印度人民的能源安全。”

西巴尔毫不含糊地说:“印度可不是大国棋局中的棋子,我们有自己的利益和尊严。”

就在美印关系闹僵的这会儿,俄乌前线又出现了点儿新动静。

八月头儿的时候,美国特使威特科夫跑到莫斯科,跟普京谈了个停火的方案。内容大概是:乌克兰军队从俄方 kontroll 的乌东四地区撤出来;对俄的大部分制裁给个解封;还打算把美俄的能源合作慢慢搞起来,搞个长远的合作关系。

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是,这个方案避开了俄罗斯的主要关切,限制了北约向东扩展的步伐,也没有承诺暂停对乌军的援助。

特朗普对乌克兰的态度变得挺飘忽,刚开始执政时曾暂停对乌的援助,让俄罗斯一度觉得有了希望;没过多久又重新提供武器,引得俄方很不高兴。

国务卿鲁比奥甚至暗示乌克兰要“考虑妥协”这事儿。

这番摇摆不定,真是揭示了特朗普的真实打算,乌克兰的问题不过是谈判中的筹码,关键还是想用最低的代价换来美国的最大好处。

西巴尔的质问能引起世界的共鸣,主要是因为它揭穿了单极霸权时期那种美好幻想。

当美国拿出制裁的大棒逼得其他国家不得不放弃自己利益时,那些新兴的国家正加快脚步,争取掌握自己的战略主动权。

印度一边加强与俄罗斯用本币进行能源交易,以避开美元制裁,一边又在“四方安全对话”这个框架下跟美日澳打交道,挺复杂的呢。

土耳其、巴西、南非这些国家也一样,不会盲目听从美国的指令。

一些国际关系专家发现,美国的施压反倒促使全球贸易逐渐摆脱对美元的依赖,推动多极化格局逐步成型。

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4年,发展中国家和俄罗斯的贸易额反而实现了增长,这也说明“选边站”的做法正在被更务实的合作所取代。

西巴尔的提问就像扔到外交深水中的一块石头,掀起的波纹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

巴西、土耳其、南非这些新兴国家也都不愿意在美俄之间站队,都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利益来自己做决定。

就在特朗普团队为关税制裁感到得意时,新德里偷偷地推进了与莫斯科在本币能源结算方面的谈判,还启动了“能源独立2030”这个计划。

莫斯科和华盛顿坐在谈判桌前,谈的内容包括乌东地区的归属、制裁的取消以及能源领域的合作问题。

现在,全球的权力格局正经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剧烈的变动。

西巴尔那句犀利的质问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它戳穿了那套虚假的旧秩序:在霸权逻辑支配下的“规则”,最终会被自主选择的新规矩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