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席女主播,《新闻联播》26年0失误,逐渐年迈无儿女陪伴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她是央视荧屏上最优雅的"国脸",26年零失误创造了播音传奇。然而,当59岁的李修平从《新闻联播》主播台优雅转身时,人们才发现这位"首席女主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人生选择——两段婚姻、无儿无女、为事业放弃了什么,又因爱情得到了什么?
那个16分钟的夜晚
2014年的某个晚上7点,千万家庭照例打开电视等着《新闻联播》。镜头里的李修平还是那副从容的样子,但桌上厚厚的稿件显示这一晚有点不寻常。
16分31秒,这个数字后来成了央视播报史上的传奇。那份超长新闻稿要求她一口气念完,不能停,不能错,更不能重来。任何一个播音员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心跳加速,李修平也不例外。
她曾经说过"做直播就是如履薄冰"。这话听着挺夸张,但真正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才知道,每个字都可能出大事。一个口误传到全国,影响的不只是个人形象,更关乎国家媒体的公信力。
那个夜晚,李修平硬是做到了——16分钟零失误,一气呵成。这不是她职业生涯的偶然闪光,而是26年零失误记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说起来也是厉害,从1989年进央视开始,李修平就给自己立了个铁规矩:绝不允许任何差错。26年下来,真的一次都没错过。观众们因此叫她"央视首席女主播",享有"国脸"的美誉。
当年第一次进《新闻联播》演播室,李修平收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众来信。有人说她太年轻,不像播新闻的;也有人说她给央视带来了清新的风。为了适应这个庄重的平台,她咬牙剪掉了心爱的长发,这一剪就是二十多年。
但正是这种坚持,让她在央视站稳了脚跟。她的声音温和有力,既有女性的柔美,又带着新闻播报该有的权威感。观众喜欢她的"亲民"风格,说她是中国最朴实的新闻播音员。
26年的台前幕后
很多人只看到李修平在台前的光鲜,却不知道她在幕后吃了多少苦。
1989年刚到央视那会儿,李修平连出镜的机会都没有,就是给稿件配音。送到她手里的稿纸上全是些看不懂的缩写,字迹还潦草得要命。对一个从地方台来的年轻播音员来说,这些"天书"简直要命。
李修平没抱怨,她选择了最笨的办法——下班后把之前一个月的所有稿件找来,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埋头苦练。那段时间,央视大楼里经常能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别人都下班了,她还在那儿对着稿件死磕。
第一次播《新闻联播》时,搭档张宏民一个劲儿叮嘱她千万别出错,搞得她紧张得要死。好在那时候还是录播,真出问题了还能补救。后来李修平回忆说,那天她什么衣服什么发型都记得清清楚楚。
真正的考验从1997年开始。《新闻联播》改成直播,没有重来的机会,每句话都得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全国观众。"越是重头新闻越是来得晚",李修平这样形容直播的紧张感。突发新闻往往最有价值,但也最考验播音员的应变能力。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李修平养成了个习惯:即使不是自己播的稿件,她也会拿过来看一遍,帮着把生僻字标注上。这种细致让同事们都很佩服。
李修平觉得,当新闻主播必须具备三点: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三样缺一不可,她在26年里把每一样都做到了极致。"自从坐在《新闻联播》主播台就一刻也没轻松过",这话道出了央视主播的真实状态。
爱情路上的两次选择
事业风生水起,感情上却没那么顺利。李修平总共经历了两段婚姻,每一段都让她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1988年夏天,李修平在兰州一家建筑企业录制节目时,同事介绍她认识了工程师范宇。这人知识渊博,长相不错,说话也有分寸,给李修平留下了好印象。
范宇没被李修平的名气吓住,反而很坦然地说:"在电视圈你是精英,在建筑领域我也是优秀的。别人觉得我们不匹配,其实就是职业不同罢了。"这种自信正是李修平欣赏的。
1992年,29岁的李修平和30岁的范宇结了婚。她以为找到了可以相伴一生的人,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婚后两人分居两地,她在北京,他在兰州,像牛郎织女似的守着那份感情。每到节假日,范宇千里迢迢跑到北京,但团聚总是短暂的,住几天就得回去。
李修平想办法要把丈夫调到北京,但进京哪有那么容易?这样的日子过了3年。范宇终于调到北京后,问题反而更多了。
多年分居让两人都习惯了独处,现在天天在一起反而不适应了。李修平喜欢安静,爱在家看书;范宇喜欢热闹,爱出去应酬。她喜欢话剧和交响乐,他偏爱好莱坞大片。生活习惯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最让李修平受不了的是,她工作压力大想倾诉时,范宇却说:"家是休息的地方,别把工作带回来。"这话深深刺痛了她。她需要的不是这种"建议",而是理解和支持。
两人共同话题越来越少,矛盾越来越多。1999年,李修平和范宇和平分手,结束了这段7年的婚姻。
离婚后的李修平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她告诉自己,既然爱情这么复杂,那就专心做事业。接下来几年里,她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成了央视新闻的一面旗帜。
2005年,42岁的李修平遇到了人生第二个重要男人——张春贤。这个比她大10岁的河南人,当时担任交通部部长,是个在政治领域很有建树的人。
两人的相识很自然,一见如故很快就在一起了。张春贤的体贴让李修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第一段婚姻不同,张春贤完全理解李修平的工作性质和压力。
他不会说"别把工作带回家"这种话,反而会主动关心她的工作,理解她的辛苦。即使李修平因为年龄原因无法生育,张春贤也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和接纳。
虽然两人年龄相差10岁,但这完全不是障碍。李修平在这段婚姻中感受到了真正的支持和理解,找到了生活的安全感。
这让李修平明白了什么叫"门当户对"。不是社会地位的匹配,而是精神层面的相互理解。张春贤不仅理解她的事业追求,更尊重她的人生选择,包括不生育的决定。
59岁的华丽转身
2015年3月5日晚上7点,《新闻联播》照常开始。那天李修平最后一次坐在主播台前,完成了她在这个岗位上的告别演出。镜头前的她还是那么从容,声音还是那么清澈,没人知道这是最后一次。
节目结束后,李修平照例整理稿件,准备离开这个陪伴了26年的直播间。那一刻,26年的点点滴滴在心中涌现——第一次播《新闻联播》的紧张,16分钟零失误播报的专注,无数个深夜在办公室练习的身影…
按照央视规定,《新闻联播》主播满52周岁要转幕后。52岁的李修平主动选择告别,转做幕后配音,同时担任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离开一线后的李修平,迎来了人生另一个春天。最明显的变化是她的形象——那头为了《新闻联播》留了二十多年的短发,终于可以自然生长了。
退休后,她破天荒地留起了长发。一头长发的李修平出现在公益活动中,许多观众差点没认出来。五十多岁的她比之前瘦了很多,鹅蛋脸变成了瓜子脸,但看起来更年轻了。脱去央视主播那层严肃的外壳,生活中的李修平显得更温柔亲近。
李修平没选择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把更多精力投入公益事业。2015年4月11日晚上,她出现在鼓楼西剧场,参加"让爱的分贝更响亮"公益朗诵会。这是她退下来后第一次公开露面。
那晚她穿着紫色长裙,微红的卷发让她看起来特别优雅。当她出现在台上时,现场观众给了她最热烈的掌声。这不仅是对她26年播音生涯的致敬,更是对她投身公益的认可。
教育一直是李修平关注的重点。2014年4月,她和其他央视主播一起去陕西洋县华阳希望小学,给每个小学生送了本词典,给老师们送了书。6月份,她还担任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的形象大使。
对这些公益活动,李修平总是亲力亲为。她不只是挂个名,而是真正参与其中,用自己的影响力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和老师们做实事。在她看来,虽然没有亲生孩子,但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关爱更多孩子。
除了教育公益,李修平还特别关注听障群体。在关爱听力障碍人士的活动中,她总是积极参与,用多年训练出的标准普通话为听障朋友们朗诵。
退休后的李修平生活节奏慢了,但精彩程度一点没减。她经常约朋友聚会聊天,有时也会独自旅行,用镜头记录沿途风景。
和丈夫张春贤的相处更是让人羡慕。两人经常一起旅游散步,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没有孩子的负担,反而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享受二人世界。李修平常说,张春贤是个细心的男人,平时都是他照顾自己比较多。
2022年,在民法典颁布两周年时,最高法邀请李修平等主持人领读民法典条文。即使退居二线多年,李修平的声音还是那么清晰动听,她用这种方式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如今59岁的李修平,生活得从容充实。虽然没有儿女绕膝,但她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人生的圆满。她把对孩子的爱倾注在公益事业上,把对社会的责任感延续在退休生活中。
她常说:"我的声音,已经给了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孩子。"这话道出了她内心的满足。李修平觉得,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是否符合世俗标准,而在于是否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是否为社会贡献了力量。
61岁的李修平已经把生活重心转向公益事业。她身上不仅有事业成功的光辉,更有经历沉淀出的智慧。面对外界各种声音,她学会了放下,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用这些年的人生经历证明,女人的幸福有很多种定义,不一定要有孩子才算圆满,不一定要按传统模式才叫成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安宁和自我认可,在于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热点资讯
- 2025-07-13良心大作《混沌战体》,值得细细品读
- 2025-07-17兴业银行债转股,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 2025-07-23从“性感争议”到白玉兰提名, 柳岩用实力完成逆袭
- 2025-07-30八字命理特殊格局的分类与解析
- 2025-07-26电脑玩家必看!DX修复绿色版的优势及使用方法详解
- 2025-07-28乔氏;JOY台球桌哪个型号的质量好又实惠,深度剖析与真实体验
推荐资讯
- 湖人全力瞄准27年自由市场,库里字母哥领衔榜单,快船双核也入围
- 郑钦文做手术,网友查插座,体育圈掀热议
- 2025年谷歌SEO趋势展望
- 2500万!曼联又要签约!西班牙天才中场!技术细腻、传球能力强
- 校草系统:钱小乐的高三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