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巴西835美元关税再筑高墙,中国钢铁出海倒逼转型

巴西835美元关税再筑高墙,中国钢铁出海倒逼转型

发布日期:2025-08-05 13:27    点击次数:112

作者:观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巴西外贸委员会的一纸裁决再次刺痛了中国钢铁行业的神经。2025年7月28日,巴西管理执行委员会发布第773号决议,宣布未来五年继续对中国产无缝碳钢管(外径尺寸大于等于5英寸即141.3毫米且小于等于14英寸即355.6毫米)征收778.99至835.47美元/吨的反倾销税,这场持续十三年的贸易拉锯战迎来了第二次日落复审的终章。这份看似针对特定产品的裁决,实则是中国钢铁出海征途中遭遇系统性困境的缩影,折射出全球化浪潮下贸易保护主义筑起的高墙正不断加厚。

中国钢铁产业的全球化之路始终伴随着贸易摩擦的阴影。巴西的裁决远非孤例,从欧美发达国家到印度、墨西哥、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如影随形。更令人忧虑的是,新型绿色壁垒正在加速成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直指中国钢铁的减排短板。这些贸易救济措施呈现出数量密集、税率高企、范围扩张的显著特征。以巴西无缝碳钢管案为例,调查范围从企业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六十二家中国生产商被点名征税,其余企业则面临最高档税率。其调查方式往往采用严苛的替代国成本计算法,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存在系统性偏见,且调查周期漫长,从2012年立案至今已横跨十三个年头。

贸易摩擦的深层根源,在于中国钢铁巨大产能与全球有限需求的结构性矛盾。2023年中国粗钢产量高达10.19亿吨,占据全球总产量的53.9%。庞大的产能迫使企业在国内市场饱和后转向海外寻求出路,却在不经意间点燃了价格竞争的导火索。巴西调查发现,中国无缝碳钢管在调查期内的出口价格显著低于其国内售价,这种被指为“低价倾销”的现象,实则是国内市场竞争惨烈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企业为维持生产线运转不得不压价换取订单,形成“出口-遭遇反倾销-再寻新市场”的恶性循环。

面对重重壁垒,中国钢铁的破局之道需在战略转型、技术突围和制度保障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战略上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已成当务之急,头部企业通过收购塞尔维亚钢厂、建设印尼镍铁产业园等实践,正实现从单纯产品输出向产能本地化的跨越,此举既规避贸易壁垒,又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技术层面必须突破高端化瓶颈,当普通碳钢出口持续受限,唯有在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核电站特种不锈钢等尖端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才能重塑竞争力。宝武集团0.015毫米“手撕钢”的成功研发,印证了技术创新的突围路径。同时亟需构建多维保障体系。行业协会应建立价格协调机制遏制恶性竞争,政府需主动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反击不合理裁决,并通过深化RCEP等自贸协定网络为中国钢铁争取制度性空间。

在贸易保护主义高墙林立的时代,中国钢铁的破局之道,终究要回到技术创新的熔炉中淬炼,在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中寻找新的坐标。

点击关注,帮您更快找到我们!